时间:2012-04-19 11:59来源:汽车观察作者:杨锋磊
显然,重卡新军要想生存下来,前提是要靠企业的实力。
2010年1 0月1 8日,工信部发布了《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简称《商用车准入规则》)和《低速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简称《低速汽车准入规则》)。《商用车准入规则》对新建商用车企业的投资、产能、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等提出具体要求。该规则对新建商用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总额、研发投入、产能门槛都做了详细规定。
如此,未来的不符合规定的重卡进入者的大门也将被关闭,重卡新军的名单将会越来越短。
结束语:
《汽车观察》杂志“大国崛起”商用车专题重卡篇的报道即将告一段落。
多年来,无论市场是好是坏,中国重卡市场的格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梯队为东风商用车、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第二梯队为陕汽、北汽福田欧曼;第三梯队为北奔重汽、上汽依维柯红岩、华菱、江淮、三环专用汽车(或大运汽车)。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重卡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道路以及管理特色,当斯太尔技术平台的主要发展模式出现衍生、变化之后,新的发展模式也开始涌现,合资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国际巨头不再那么傲慢,开始放下身段,甚至放弃LOGO来与本土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提供技术或整车平台,这一切均拜赐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强大和本土企业的在市场上的强势。但是,反过来讲,目前真正国际化的本土企业几乎没有,成为商用车大国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所成就的规模增长,与世界巨头奔驰、沃尔沃、斯堪尼亚等等相比至少在技术上我们仍有不小的差距,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依然不大,出口的产品规格等级、利润亟待提高。
期待真正国际化的中国商用车企业,那才是真正崛起的商用车大国。
上一篇:“我要为华菱车树立‘百盛标杆’”
下一篇:华菱天然气重卡质优量升